首页

女王踩踏视频论坛

时间:2025-05-29 13:12:45 作者:学习进行时|追寻真理 铸魂育人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对复旦大学寄予厚望 浏览量:40063

  近日,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一论坛上就南海问题发声。他表示,如果有菲军因外国军队的攻击而死亡,就会援引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。

  虽然马科斯没有指名道姓,但明眼人都知道,此话在暗示什么。中国不仅是南海问题的利益相关方之一,且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。近段时间,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事,马科斯此番放出狠话,无非是想宣告“别动我,否则我要找大哥了”。对于美菲勾连炒作战争,我国防部发言人早就指出,中方不吃这一套!

  南海本风平浪静,怎奈总有人想要作妖。一段时间以来,菲律宾愈发躁动,不仅继续向仁爱礁非法“坐滩”军舰提供物资和建筑材料,还多次制造船只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的“碰瓷”演出。拉帮结派、狂抱大腿的事也没少干。从联合巡逻,到讨论部队相互部署,再到建立“三边海事对话”等机制,菲律宾与美日等国大秀亲密。种种举动,早已在事实上超越了正常的防务合作范畴。

  为管控仁爱礁局势,杜特尔特政府时期,中菲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达成“君子协定”,有效维护了局势和平稳定。菲本届政府初期,双方继续遵照“君子协定”处理仁爱礁问题。但自2023年2月起,菲方不再遵守“君子协定”,马科斯还作震惊状,表示正寻求澄清这个所谓的协议。这种“翻脸”是怎么发生的?

  从马科斯上述的危险发言即可看出,正是美国的撑腰,让菲律宾狐假虎威、忘乎所以。众所周知,美国是煽风点火的老手。如果东亚地区海晏河清,“世界警察”就无从插手。因此,南海没有问题,也要制造问题。美国反复重申所谓的“钢铁般承诺”,就是在给菲律宾鼓劲,诱导其上蹿下跳、挑衅中国。

  反观菲律宾,虽然在二战后独立,但政府系统内被安插和培养了大量亲美势力。这为美国的“牵鼻子”提供了天然基础。再从马科斯的现实需求来看,其执政表现乏善可陈,饥饿、贫困、毒品、犯罪等突出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比如,他在竞选时曾承诺“将大米价格降至每千克20比索”,而今年3月,菲律宾通货膨胀再次加速,全菲精磨大米的平均零售价达每千克56.95比索。面对困境,小马科斯政府希望通过在对外关系上凹“强硬”加分,转移国内民众视线。

  如此一来,菲律宾就更加热衷于抱美国大腿。菲律宾也很清楚,没有外部势力的强势撑腰,自身很难在南海问题上占便宜,所以必须更加卖力地冲锋陷阵。这个意义上,屡屡在南海生事,正是一种投名状。不过,马科斯政府似乎忘了,棋子的命运从来由不得自己,更不会得到多少真正的利益。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向来视盟友为耗材的国家,所谓“和菲律宾人民站在一起”的喊话听听就算了,还昏了头真信了?

 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。菲律宾民众早已厌烦了这些狐假虎威的表演。本月最新调查报告显示,马科斯的全国支持率和执政信任率分别大幅下滑了13和16个百分点。其中,贫困人群对马科斯“最为失望”,对其支持率仅为48%,比三个月前下降了20个百分点。中国有句老话说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照着这样的路子下去,马科斯还能“作”多久?到时候,大哥在哪儿呢?

  撰文:夏天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非外长拜波将访华

为讲述好简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总台首次聚焦简牍,2023年策划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《简牍探中华》,让冷门“绝学”真正热起来。《简牍探中华》从简牍的刀笔留痕处打开历史画卷,通过“实地寻访+实景戏剧+文化访谈”的创新表达,“简”述历史,“牍”懂中华。

天津:国庆假期 民众参观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

美国林肯中学学生 蒙西:百闻不如一见。真正来到中国顶尖中学之一,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太丰富了,所以我希望未来我能有机会来中国留学。我推荐大家都到中国来看看。

2024宁夏黄河金岸(吴忠)马拉松鸣枪开赛

随后,抗感染促健康联盟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揭牌。该联盟旨在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医疗机构的力量,通过跨领域的合作,推动抗感染领域的科技创新,提升公共健康水平。下一步,联盟将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、高校及医疗机构的合作,围绕抗感染研究、健康促进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合作,全面提升感染防治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,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。
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与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、外贸大臣会面

特约评论员 陈冰:普京就任后,做出的最重大决策,就是解除了绍伊古的国防部长职务,提名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,担任这一重要职务。克里姆林宫说,由经济学家担任国防部长,是要更好地运用国防预算,并且通过创新来打赢乌克兰战争,同时让俄罗斯为经济战做好准备。普京临阵换将,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绍伊古领导的国防部,不仅出了腐败案件,而且战争思维还停留在过去,注重坦克、大炮、导弹的作用,对无人机等新型武器的开发没有予以足够重视。

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

三是激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。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支撑。持续释放政策效应,以人才振兴60条为牵动,陆续出台系列配套文件,全力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障碍,不到2年时间,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增加26万余人,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。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,围绕薪酬分配、成果转化等,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,用好科研经费“负面清单”等制度,加快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